德国阳光蓄电池代理
德国阳光蓄电池A412/20G5进口Sonnenschein
1912年ThomasEdison发表**,提出在单体电池的上部空间使用铂丝,在有电流通过时,铂被加热,成为氢、氧化合的催化剂,使析出的H2与O2重新化合,返回电解液中。但该**未能付诸实现:①铂催化剂很快失效;②气体不是按氢2氧1的化学计量数析出,电池内部仍有气体发生;③存在爆炸的危险。
60年代,美国Gates公司发明铅钙合金,引起了密封铅酸蓄电池开发热,世界各大电池公司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开发。
1969年,美国登月计划实施,密封阀控铅酸蓄电池和镉镍电池被列入月球车用动力电源,最后镉镍电池被采用,但密封铅酸蓄电池技术从此得到发展。
1969-1970年,美国EC公司制造了大约350,000只小型密封铅酸蓄电池,该电池采用玻璃纤维棉隔板,贫液式系统,这是较早的商业用阀控式铅酸蓄电池,但当时尚未认识到其氧再化合原理。
1975年,GatesRutter公司在经过许多年努力并付出高昂代价的情况下,获得了一项D型密封铅酸干电池的发明**,成为今天VRLA的电池原型。
1979年,GNB公司在购买Gates公司的**后,又发明了MFX正板栅**合金,开始大规模宣传并生产大容量吸液式密封免维护铅酸蓄电池。
行业信息:
为什么说蓄电池是通信电源技术维护工作中的重中之重
从蓄电池的工作地位、不完善性、电源的故障统计等诸多方面分析看,蓄电池的技术维护工作都应是重中之重。
(1)主机设备若是出现故障可以进行信道转换、波道转换、系统转换等来保证通信畅通,除非是CPU部分的故障,否则一般不会造成整个系统的瘫痪。而通信主机设备要求直流不间断供电,若在蓄电池单独向主机供电时,一旦发生故障,蓄电池提前到达放电终止电压,中断供电,将会造成所有使用该电池组供电的设备全部停止工作,从而出现大面积的通信瘫痪;若交流中断时,UPS电池失效,将会造成所有使用该设备供电的计费系统、计算机系统等停止工作,发电机组启动时,电池失效,机组将无法启动。总之,通信系统的特点决定了蓄电池的维护是技术维护工作中的重中之重。
(2)阀控式密封蓄电池尽管有**的特点,如:在正常情况下无酸雾逸出、可以和主机同屋布放、适合分散供电、车载电源等,但在生产制造、运行维护等方面尚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。阀控式密封蓄电池有两种:一种是采用**细玻璃纤维隔膜的阀控式密封蓄电池(AGM);一种是采用胶体电解液的阀控式密封蓄电池。它们都是利用阴极吸收原理使电池得以密封的。所以,在AGM电池的隔膜中必须有10%左右的隔膜空隙,对胶体密封蓄电池而言,灌注的硅溶胶变成凝胶后,骨架要进一步收缩,硅溶胶的黏度应控制在10左右,使凝胶出现裂缝贯穿于正负极板之间。空隙或裂缝是给正极板析出的氧气提供到达负极的通道。在AGM电池生产中灌注电解液过多则不利于氧气在阴极的再化合,灌住电解液过少将会造成蓄电池内阻增大;而在胶体电池生产中,若硅溶胶的黏度过高即加入硅溶液量过大,将会造成凝胶出现裂缝过大,增大电池内阻,反之,则不利于氧气在阴极的再化合。因此,阀控式密封蓄电池对生产工艺要求十分严格。阀控式密封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重力作用和无法添加蒸馏水,因而电解液均匀性较差,失水是提前失效的重要因素。所以它对工作环境、温度、浮充电压、充电电压有严格的要求。
(3)据统计,供电系统的故障有50%以上是因蓄电池组故障或因蓄电池维护不当造成的。下面是近十年来我们了解的一些通信电源故障。
1992年××局,因蓄电池低电压告警点调整得太低,当出现告警时很快就到了终止电压,从而造成通信中断;
1993年××局,因启动电池过充电,盖拧得过紧且透气孔被堵塞,在油机启动的瞬间,电池发生爆炸;
1994年××局,因防酸隔爆铅酸蓄电池的防酸隔爆帽长期未清洗,充电电压过高,在放电的瞬间,电池发生爆炸;
1995年××局,因电池长期浮充电压低,充电不足,放电时很快就低至终止电压,中断通信;
1996年××局,因一组是防酸隔爆铅酸蓄电池,一组是阀控式密封蓄电池,两组电池并联运行,造成一组电池过充电,一组电池充电不足;
1997年××局,3000Ah的阀控式密封蓄电池,设计放电时间为3 h,因漏液干涸,仅能放电十几分钟;
1998年,有几条微波电路因浮充电压低,蓄电池未充满,所以放电时间很快到达终止电压,中断通信;
1999年××移动通信交换局,因长期浮充电压高,电解液干涸,市电中断,电池失效而中断通信(正值局长会议期间);